今年1-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74968 万元,增长26.6 %,实现工业增加值44651 万元,增长29.5 %。
一、规模工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
(一)、规模以上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。今年上半年,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5283万元,增长43.0%,完成工业增加值23216万元,增长41.6%,快于轻工业增长,其中: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999万元,增长32.5%,基础化学原料制造(磷化工)完成工业增加值6735万元,增长27.6%,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完成增加值703万元,增长25.9%,轴承、齿轮和传动部件制造完成增加值1023万元,增长53.0%;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79685万元,增长11.4%,完成增加值21436万元,增长18.0%,其中: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1877万元,下降6.9%;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669万元,增长143.2%;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39万元,增长39.9%;医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018万元,增长426.1%;塑料和橡胶制品业完成增加值6089万元,增长158.5%。
(二)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。6种工业品产量增幅在10%以上,主要是:磷矿石增长16.54%,磷酸(含量85%)增长43.54%,砖增长13.72%,黄磷增长118.65%,塑料制品增长16.31%,白酒增长32.93%。9种工业品产量下降,主要是:纸制品下降5.44%,水泥下降27.75%。
二、规模工业增长原因
(一)新纳规企业是今年工业快速增长的亮点。2014年全县成功纳规4户,今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30283万元,实现工业增加值7534万元,拉动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.87%,对全县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57.2%。今年一季度江川工业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14年新纳规企业的贡献。
(二)重点工业提前生产推动全县规模工业快速增长。我县重点磷化工企业生产于2015年3月1日开始生产,较之往年提前1个半月,是全县规模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。由于磷化工提前生产,今年上半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生产黄磷18593.30吨,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31872万元,增长120%,实现工业增加值6735万元,增长27.6%,拉动全县工业增长2.52%,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8.56%。
三、存在的问题
(一)部分行业生产呈现下降态势,有的下降较快,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全县规模工业的增长。据统计,全县34户规模工业,生产呈现下降的有14户,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1.18%;从行业来看,全县15个主要工业行业中,4个行业呈现下降趋势,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6.9%,非金属采矿业下降3.8%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2.9%,橡胶制品业下降25.1%。以上行业生产的下降一定程度地拖累了全县规模工业的增长。
(二)工业投资少,发展后劲不足。投资总量不足是江川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。近年来江川投资项目中,工业所占比例少,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更少,工业发展总量严重不足。今年县政府89个重点项目中,工业项目19个,占全部重点项目的21.34%,上亿元的项目2个,占2.2%。工业发展后劲乏力,仅依靠现已投产项目,短期内还不能有效拉动江川工业经济快速发展。
(三)环境容量不足,工业可使用土地较少严重制约江川工业的发展。我县受生态保护等政策影响,工业可使用土地少,目前我县正在筹备和已经开始推进的工业项目中,能真正落地建设投产的较少,大部分投资项目进展缓慢,投产情况不理想,新建投产率低,项目落地难,投资进度缓慢已成为江川工业发展的阻碍。
三、建议
(一)狠抓产业建设,特别要重视磷化工和塑料制品业的发展。要抓好磷化工、食品加工、纸制品、塑料制品、水泥制造等江川支柱产业的发展,大力培育青铜制品、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,加快火炮红砖整合,为江川县工业经济发展增加正能量。
(二)抓投资,增后劲。工业投资总量少,一直是困惑江川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,也是江川工业落后于其他县的主要原因。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,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,抓住云南省建设滇中经济圈的有利时机,调整产业布局,争取省市支持,加大工业投资力度;要抓住与高新区合作建设龙泉山工业园区的时机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筑巢引凤,尽快使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。
(三)抓好项目推进。针对我县项目推进难和项目推进缓慢的现状,要采取有效措施,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,提高新建工业项目投产率,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,挖掘我县工业发展的潜力。
(四)狠抓重点企业。一方面要帮助重点企业增强信心,调整结构,开拓市场,提质增效;另一面要加强今年一季度规模工业生产下降企业的调研,对企业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,及时扭转其生产下降的势头,促进全县规模工业经济发展。
(五)优化工业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新兴产业。服务好企业,着力解决企业建设、经营和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;加快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注重创新能力提升,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;积极扶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带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。
|